【使馆要闻】驻安哥拉使馆临时代办陈凤在安《国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非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12-01 02:39

    2023年11月29日,驻安哥拉使馆临时代办陈凤在安《国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非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文如下:

    十年前,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理念。2023年9月26日,中国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重点介绍过去十年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描绘国际社会携手共建美好世界的光明路径。

    回顾过去十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蓬勃发展、成果丰硕。中国致力于这一宏伟理念,信念坚定、行动果断,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普遍认可。十年来,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中国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连续六年写入联大决议,多次写入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积极响应和明确支持。各国携手以实际行动弘扬真正的多边主义,不断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生动实践就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吸引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参与,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参与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近20年,中国在非洲修建了超过6000公里铁路、6000公里公路、近20个港口、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了130多个医院和诊所、170多所学校、45个体育场馆、500多个农业项目。这些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合作红利直接惠及非洲各国的千家万户。

    放眼当下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着全球治理的正确潮流。这一理念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

    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人类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取向:一种是重拾冷战思维,挑动分裂对立,制造集团对抗;另一种是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致力团结合作,倡导开放共赢,践行平等尊重。两种取向、两种选择的博弈和较量,将深刻影响人类和地球的未来。中国选择的正是后一条道路——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危机,各国必须认识到,我们不是在驾驶各自的小船,而是在一艘有着共同命运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只有巨舰才能战胜风暴。各国只有携起手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能共渡难关,共创美好未来。

    正如非洲谚语所说:“团结就是力量”。展望未来前景,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无比光明和充满希望的美好前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公道正义,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国际关系确立新思路,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智慧,为国际交往开创新格局,为美好世界描绘新愿景。

    中方赞赏包括安哥拉在内的非洲各国在多边场合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方一道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是安哥拉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风雨同舟的好兄弟、并肩前行的好伙伴。过去40年,中安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政治互信和传统友谊不断加深,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支持。两国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安哥拉基础设施的修建与现代化建设,连续多年保持安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重要投资来源国地位。中安关系发展历程是中国同非洲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缩影。随着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框架内的合作不断深入,中非关系必将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丰功伟业非一日之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美好愿景,也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中方将继续加强同安哥拉各界人士的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和推进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民生、文化等领域合作,共创中安、中非以及全世界的美好未来。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安哥拉共和国大使馆 版权所有